30 顾颉刚:《孔子研究讲义按语》,《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》(第七辑),第16页。
也可从义理的层面理解为志,因为学《诗》的目的在于兴起君子之志。此章不仅强调学习是快乐之事,同门切磋是快乐的,而且强调君子人格需要有快乐精神。
(《论语·子罕》)显然,立于礼指示了君子儒人格养成的行为准则,成为其树立社会形象的标志和自我实现的手段。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。将君子儒作为学校培养目标,确是孔子的一大创举。正是这种辩证关系,体现出孔子儒学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的丰富内涵及社会价值,受到后人重视,也值得我们珍惜。小人反是等,完全跳出了春秋之前以社会身份地位区分君子小人的传统认知,转而从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来区分君子与小人,也用以区分君子儒与小人儒,实现其教育目标。
这即是说,诗与乐在当时是配合着用以完成规定的礼,它们之间并无难易之分,先后之次,深浅之别。如劝子夏女(汝)为君子儒,无为小人儒,强调君子谋道士志于道,都说明了这一点。其实,将兴于诗之诗理解为《诗》文本并不妥当。
孔子所云诗礼乐其实有两个层面的含义:一是数术层面,即作为语言形态的诗(言),作为仪式形态的礼(仪),作为声音形态的乐(音岳)。在孔子看来,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(《论语·述而》),坦荡必然导向快乐,而快乐正是君子儒的性格特质。子曰:‘女奚不曰: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恃物不侵,而为固以强加人,人必逆之。
孔子对鲁哀公和季康子都说过有颜回者好学,不幸短命死矣。立身必须学礼,成性在于学乐。
君子儒的性格虽然可从多方面加以描述,但其性格特质是快乐,这可从孔子教育实践中得到证明。此章不仅强调学习是快乐之事,同门切磋是快乐的,而且强调君子人格需要有快乐精神。乐虽由中,从中而见外。显然,颜回实现了孔子教育培养目标,可称为君子儒。
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。众所周知,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,为孔门十哲和七十二贤人之首,孟子认为他具圣人之体,后人尊之为复圣。被弟子们视为圣人的孔子本人也有这样的性格特质,更证明这一特质的标志性意义。所以,兴于诗就是兴于志,文字学和文献学均可证明。
而瞽宗虽主以乐教,礼在其中矣。这里的诗,既可从数术层面理解为《诗》,因为《诗》的确是孔子教育弟子的基本教材。
同理,立于礼和成于乐也包括数术和义理两个层面。从培养君子儒的角度来看,宋代理学家们抓住了孔子儒学教育的本质,对我们认识孔子儒学教育深具启发。
这样理解成于乐,就和兴于诗强调君子儒人格养成的逻辑起点,立于礼指示君子儒人格养成的行为准则联系在一起,构成了孔子儒学教育的完整内容,也形成了君子儒的为学进路。勤奋是现象,快乐才是本质。孔颜乐处的确是可以寻觅而得的,因为它有具体的为学进路让求学者能够通达。也可从义理的层面理解为志,因为学《诗》的目的在于兴起君子之志。因此,兴于诗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兴起于《诗》的文本,而应该理解为通过学诗兴起学者的君子之志,这种志既包含了意志品质,也包含了情感态度,可以是见贤思齐的好善之德,也可以是见不贤而内自省的恶恶之心。由于文化自身的发展,三者后来逐渐分离,出现单纯的文本之《诗》,祝史之礼,瞽瞍之乐。
从数术层面看,早期的诗礼乐是相互依存的,它们相须为用,很难截然分开。则此三者非小学传授之次,乃大学终身所得之难易先后浅深也。
《论语·述而》载:叶公问孔子于子路,子路不对。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。
孔子说:礼云礼云,玉帛云乎哉?乐云乐云,钟鼓云乎哉?(《论语·阳货》)又说:人而不仁,如礼何?人而不仁,如乐何?(《论语·八佾》)这就明确告诉我们,祭祀和音乐都只是手段,不是目的,关键是通过这些手段达到培养君子儒的目的,只有君子儒(仁者)才能践行礼乐文化、弘扬礼乐精神。因为在孔子之前,诗与乐配合着完成礼所规定的仪式,言诗不可不涉及乐和礼。
儒的起源甚早,前贤认识各有不同。礼虽由外,从外而入中。这是学者立身成德的第一步,是基础,也是起始。‘不学《诗》无以言,‘不学礼无以立,既学《诗》、礼,然后乐以成之也。
(《论语·子罕》)显然,立于礼指示了君子儒人格养成的行为准则,成为其树立社会形象的标志和自我实现的手段。君子怀刑,小人怀惠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
北宋程颢、程颐拜周敦颐为师,周令二程寻孔颜乐处,从而揭开了宋明理学的新篇章。而创立儒学,培养儒生,进而影响中国思想文化和教育发展方向,则肇始于伟大思想家、教育家孔子,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。
《周官》礼、乐同掌于春官,《礼记》礼、乐同诏之瞽宗,其义一也。孔子说:君子博学于文,约之以礼,亦可以弗畔矣夫。
然而,从儒学教育层面,从孔子学校培养目标来看,成于乐并不以学习音乐知识为目的,而是指向君子儒人格培养。正是这种辩证关系,体现出孔子儒学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的丰富内涵及社会价值,受到后人重视,也值得我们珍惜。杨树达认为《左传·昭公十六年》的两例郑志其实均指郑诗,证明志与诗古人常相通假。孔子要弟子兴于诗,为培养君子儒人格提出了一条具体实施路径,这一路径既是教育的,又是文学的,也是文化的。
颜渊曾感叹:夫子循循然善诱人,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,欲罢不能。梁皇侃以为此章明人学须次第也。
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《孔子诗论》中诗字或从止从口,或从止从言,而志字从止从心,也是言(口)与心之别。不过,作为数术层面的诗,不仅包括《诗》文本,也包括用于歌咏的声乐、器乐和指导诗、乐的礼仪。
近年出土的战国楚竹书也有志诗互释互训的文句,如郭店楚简《语丛一》之诗所以会古今之志也,诗字从言从寺,志字从心从寺,二字仅言与心之别。关于兴于诗,立于礼,成于乐,前贤有过许多讨论。
本文由未老先衰网发布,不代表未老先衰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3p81c.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.org/ybj/144.html